上海管材展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hui) 開展倒計時

鋼管規格大全

  一、鋼管尺寸

  把1英寸分成8等分;

  1/8 1/4 3/8 1/2 5/8 3/4 7/8英寸。

  相當於(yu) 通常說的1分管到7分管

  更小的尺寸用1/16、1/32、1/64來表示,單位還是英寸。如果分母和分子能夠約分(如分子是2、4、8、16、32)就應該約分。

  英寸的表示是在右上角打上兩(liang) 撇,如1/2"

  如DN25(25mm,下同)的水管就是英製1"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8分水管。DN15的水管就是英製1/2"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4分水管。如DN20的水管就是英製3/4"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6分水管。一、尺寸:DN15(4分管)、DN20(6分管)、DN25(1寸管)、DN32(1寸2管)、DN40(1寸半管)、DN50(2寸管)、DN65(2寸半管)、DN80(3寸管)、DN100(4寸管)、DN125(5寸管)、DN150(6寸管)、DN200(8寸管)、DN250(10寸管)等。

  二、鋼管規格標準:

  有英製標準和國際標準兩(liang) 種。

  鋼管規格表

  

 

  鋼管尺寸術語

  尺寸

  A、公稱尺寸:是標準中規定的名義(yi) 尺寸,是用戶和生產(chan) 企業(ye) 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也是合同中注明的訂貨尺寸。

  B、實際尺寸:是生產(chan) 過程中所得到的實際尺寸,該尺寸往往大於(yu) 或小於(yu) 公稱尺寸。這種大於(yu) 或小於(yu) 公稱尺寸的現象稱為(wei) 偏差。

  C、米重: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徑-壁厚)

  偏差和公差

  A、偏差:在生產(chan) 過程中,由於(yu) 實際尺寸難於(yu) 達到公稱尺寸要求,即往往大於(yu) 或小於(yu) 公稱尺寸,所以標準中規定了實際尺寸與(yu) 公稱尺寸之間允許有一差值。差值為(wei) 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為(wei) 負值的叫負偏差。

  B、公差:標準中規定的正、負偏差值絕對值之和叫做公差,亦叫"公差帶"。

  偏差是有方向性的,即以"正"或"負"表示;公差是沒有方向性的,因此,把偏差值稱為(wei) "正公差"或"負公差"的叫法是錯誤的。

  交貨長度

  交貨長度又稱用戶要求長度或合同長度。標準中對交貨長度有以下幾種規定:

  A、通常長度(又稱非定尺長度):凡長度在標準規定的長度範圍內(nei) 而且無固定長度要求的,均稱為(wei) 通常長度。例如結構管標準規定:熱軋(擠壓、擴)鋼管3000mm~12000mm;冷拔(軋)鋼管2000mmm~10500mm。

  B、定尺長度:定尺長度應在通常長度範圍內(nei) ,是合同中要求的某一固定長度尺寸。但實際操作中都切出絕對定尺長度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標準中對定尺長度規定了允許的正偏差值。

  以結構管標準為(wei) :

  生產(chan) 定尺長度管比通常長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較大,生產(chan) 企業(ye) 提出加價(jia) 要求是合理的。加價(jia) 幅度各企業(ye) 不盡一致,一般為(wei) 基價(jia) 基礎上加價(jia) 10%左右。

  C、倍尺長度:倍尺長度應在通常長度範圍內(nei) ,合同中應注明單倍尺長度及構成總長度的倍數(例如3000mm×3,即3000mm的3倍數,總長為(wei) 9000mm)。實際操作中,應在總長度的基礎上加上允許正偏差20mm,再加上每個(ge) 單倍尺長度應留切口餘(yu) 量。以結構管為(wei) 例,規定留切口餘(yu) 量:外徑≤159mm為(wei) 5~10mm;外徑>159mm為(wei) 10~15mm。

  若標準中無倍尺長度偏差及切割餘(yu) 量規定時,應由供需雙方協商並在合同中注明。倍尺長度同定尺長度一樣,會(hui) 給生產(chan) 企業(ye) 帶來成材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生產(chan) 企業(ye) 提出加價(jia) 是合理的,其加價(jia) 幅度同定尺長度加價(jia) 幅度基本相同。

  D、範圍長度:範圍長度在通常長度範圍內(nei) ,當用戶要求其中某一固定範圍長度時,需在合同中注明。

  例如:通常長度為(wei) 3000~12000mm,而範圍定尺長度為(wei) 6000~8000mm或8000~10000mm。

  可見,範圍長度比定尺和倍尺長度要求寬鬆,但比通常長度加嚴(yan) 很多,也會(hui) 給生產(chan) 企業(ye) 帶來成材率的降低。因此生產(chan) 企業(ye) 提出加價(jia) 是有道理的,其加價(jia) 幅度一般在基價(jia) 上加價(jia) 4%左右。

  壁厚不均

  鋼管壁厚不可能各處相同,在其橫截麵及縱向管體(ti) 上客觀存在壁厚不等現象,即壁厚不均。為(wei) 了控製這種不均勻性,在有的鋼管標準中規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許指標,一般規定不超過壁厚公差的80%(經供需雙方協商後執行)。

  橢圓度

  在圓形鋼管的橫截麵上存在著外徑不等的現象,即存在著不一定互相垂直的最大外徑和最小外徑,則最大外徑與(yu) 最小外徑之差即為(wei) 橢圓度(或不圓度)。為(wei) 了控製橢圓度,有的鋼管標準中規定了橢圓度的允許指標,一般規定為(wei) 不超過外徑公差的80%(經供需雙方協商後執行)。

  彎曲度

  鋼管在長度方向上呈曲線狀,用數字表示出其曲線度即叫彎曲度。標準中規定的彎曲度一般分為(wei) 如下兩(liang) 種:

  A、局部彎曲度:用一米長直尺靠量在鋼管的最大彎曲處,測其弦高(mm),即為(wei) 局部彎曲度數值,其單位為(wei) mm/m,表示方法如2.5mm/m。此種方法也適用於(yu) 管端部彎曲度。

  B、全長總彎曲度:用一根細繩,從(cong) 管的兩(liang) 端拉緊,測量鋼管彎曲處最大弦高(mm),然後換算成長度(以米計)的百分數,即為(wei) 鋼管長度方向的全長彎曲度。

  例如:鋼管長度為(wei) 8m,測得最大弦高30mm,則該管全長彎曲度應為(wei) :

  0.03÷8m×100%=0.375%

  尺寸超差

  尺寸超差或叫尺寸超出標準的允許偏差。此處的"尺寸"主要指鋼管的外徑和壁厚。通常有人把尺寸超差習(xi) 慣叫"公差出格",這種把偏差和公差等同起來的叫法是不嚴(yan) 密的,應叫"偏差出格"。此處的偏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很少在同一批鋼管中出現"正、負"偏差均出格的現象。

  注:計算常用型材理論重量計算公式:

  m=F×L×ρ

  m—質量Kg;F—斷麵積m2/m;L—長度m;ρ—密度*Kg/m3

  ☆其中:F斷麵積計算方法:

  1、方鋼F=a2

  2、鋼管F=3.1416×$(D-$)D—直徑$—厚度

  3、鋼板、扁鋼F=a×$a—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