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hui) 開展倒計時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成功穿越1127米國境線

近日,全長1127米的在建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管道成功穿越國境線,實現與(yu) 俄境內(nei) 的接收井平穩對接。據悉這是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首條黑龍江盾構隧道管道安裝工程,這種新的安裝工藝填補了我國小斷麵盾構隧道安裝大口徑管道的技術空白。

 

作為(wei) 我國能源戰略中重要的一項工程,中俄天然氣管道工程是我國引進境外油氣資源所建設的最大口徑、最高鋼級、最大輸送壓力的管道工程。該工程在我國及俄羅斯境內(nei) 都要經過高寒地區,對施工要求異常嚴(yan) 格。同時,這項工程也是我國首條智能管道建設的試點工程,可實現管道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

 

盾構隧道管道安裝通常采用在隧道內(nei) 進行管道組對焊接的方式。然而此次管道安裝工程按照設計要求,隧道直徑2.44米,管道口徑1.42米。管道進入隧道後,左右縫隙不足50厘米,無法由人工進入操作。因此,此次采用的是豎井內(nei) 組對焊接,而這樣的技術目前國內(nei) 還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

 

為(wei) 保障焊接質量,中俄東(dong) 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部多方協調,專(zhuan) 門從(cong) 俄羅斯采購調配同等口徑、同等材質的鋼管,用於(yu) 焊工崗位練兵使用,有效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能。施工單位嚴(yan) 格遵循“依法合規”原則,提前對隧道內(nei) 管道焊接方案反複審核論證,確保方案的完備性及可行性。為(wei) 適應中俄東(dong) 線智能管道建設的要求,在穿越段管道焊接施工現場,每根鋼管、每台設備、每名員工、甚至焊接完的每一道焊口都有自己的二維碼身份證。施工現場的每台焊接設備、防腐設備都安裝了工藝參數采集係統、數據儲(chu) 存器、數據傳(chuan) 輸係統,將生產(chan) 工藝過程信息進行采集、儲(chu) 存與(yu) 上傳(chuan) 。通過工程建設管理係統,管理人員可以查看每一道焊口在焊接過程中的實時視頻和關(guan) 鍵數據,便於(yu) 現場施工的遠程監控和管理。

 

曆經2499.5個(ge) 小時不間斷連續焊接作業(ye) ,隨著隧道內(nei) 平巷段管道最後一道焊口焊接完畢,宣告小斷麵盾構隧道施工順利完成。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關注官微

及時了解展會(hui) 動態

GMTN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請掃碼關(guan)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