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hui) 開展倒計時

世界能源格局重塑 “歐佩克+”麵臨內外雙重挑戰

本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及其產(chan) 油盟國組成的“OPEC+”因未能就下一步生產(chan) 規模達成一致而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此前,市場普遍預期該組織將在本月的會(hui) 議上宣布增產(chan) ,但沙特阿拉伯與(yu) 阿聯酋間爭(zheng) 端加劇最終導致了增產(chan) 協議的擱淺。事實上,這並不是OPEC+內(nei) 部首次就產(chan) 量產(chan) 生分歧。近年來,該聯盟內(nei) 部矛盾不斷、凝聚力減弱,各方博弈也造成國際油價(jia) 的劇烈波動。去年俄羅斯與(yu) 沙特的“價(jia) 格戰”就曾使國際油價(jia) 下跌逾30%。但內(nei) 部矛盾並不是OPEC+麵臨(lin) 的唯一難題,未來受全球氣候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能源格局將會(hui) 發生顯著變化。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顯著降低,將成為(wei) OPEC+麵臨(lin) 的另一長期挑戰。

內(nei) 部挑戰:各國減產(chan) 問題存在分歧

 

由於(yu) 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之間在減產(chan) 問題上存在分歧,導致OPEC+取消了原定周一舉(ju) 行的會(hui) 議。不僅(jin) 如此,OPEC秘書(shu) 長巴爾金都在聲明中稱,該聯盟未能就下次會(hui) 議時間達成共識。去年年底,兩(liang) 國也曾因石油政策產(chan) 生摩擦,阿聯酋甚至萌生了退出該聯盟的想法,不過雙方最終休戰。但這一次的分歧更大,以至於(yu) 未能就下次會(hui) 議召開日期達成一致。此次會(hui) 談破裂未能達成協議,最直接的影響是OPEC+不會(hui) 像市場此前預期的那樣在8月份增產(chan) ,這意味著在全球經濟複蘇之際將麵臨(lin) 原油供應緊張的局麵。

 

隨著全球經濟的重啟,今年以來,OPEC+已經開始逐步恢複在疫情初期大幅削減的原油供應。該聯盟決(jue) 定在5月至7月增加約200萬(wan) 桶/日的石油供應。該組織麵臨(lin) 的問題是,未來幾個(ge) 月要不要進一步加大增產(chan) 量。此前,市場預期OPEC+在此次會(hui) 議上將達成協議,在今年8月至12月每月增產(chan) 40萬(wan) 桶/日、年底達到增產(chan) 200萬(wan) 桶/日,但阿聯酋突然反悔,要求上調該國減產(chan) 時依據的原油基線,允許其額外生產(chan) 70萬(wan) 桶/日,這導致了談判的破裂。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喬(qiao) 瓦尼·斯托諾瓦表示,任何調整生產(chan) 配額的請求都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其他OPEC+成員國也可能要求進行類似調整。“你可以妥協第一次就可以有第二三四次。內(nei) 部分歧意味著OPEC+分崩離析不遠了。”

 

事實上,分歧已經成為(wei) 該聯盟近年來的常態。OPEC是由14個(ge) 橫跨歐亞(ya) 非大陸富油國家組成的,再加上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多國的聚合效應使得OPEC+在過去很長時間內(nei) 牢牢掌握住了國際原油市場話語權,但各國的經濟和原油產(chan) 量差異也帶來了“同床異夢”的內(nei) 部問題。在兩(liang) 次減產(chan) 過程中,沙特都是減產(chan) 力度最大、減產(chan) 率(不考慮被迫減產(chan) 的國家)最高的國家,可以說,OPEC+整體(ti) 減產(chan) 率的高低,與(yu) 沙特的減產(chan) 力度關(guan) 係最大。因此,沙特希望維持當前產(chan) 量部分以保證疫情後脆弱的供需平衡和相對較高的油價(jia) ,但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則希望進一步增產(chan) ,以爭(zheng) 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

 

與(yu) 此同時,競爭(zheng) 對手美國頁岩油的崛起也加劇了這種內(nei) 部矛盾。近年來,美國原油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正在迅速提升,國際石油秩序已經被打破。得益於(yu) 頁岩油產(chan) 量的大幅增加,在成功轉型為(wei) 能源出口國之後,美國在2018年一躍成為(wei) 全球最大產(chan) 油國。此消彼長下,OPEC+的市場份額被迫削減。OPEC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該組織2019年市場份額已從(cong) 2018年的約33%降至31%。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也導致了產(chan) 油聯盟內(nei) 部的不滿,各國間離心力漸長。

 

外部挑戰:能源轉型加速化石能源需求麵臨(lin) 削減

 

到目前為(wei) 止,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wei) 代表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主體(ti) 地位仍不可撼動,但其內(nei) 部結構卻在不斷發生變化。進入20世紀以後,石油取代了煤炭成為(wei) 最主要的能源,中東(dong) 產(chan) 油大國也迎來了黃金時代。然而,石油雖然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最高,但其比重在1973年達到峰值(占比48.7%)後逐年降低,同時較為(wei) 高效和清潔的天然氣所占份額不斷提升。眼下,隨著可再生能源加入戰局,這一格局將會(hui) 經曆又一次重塑。

 

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穩步增加。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數據2021》報告稱,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799吉瓦,較2019年增長10.3%;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超過260吉瓦。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控製的背景下,仍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單,與(yu) 各國政府紛紛製定出台減少碳排放政策密切關(guan) 係。

 

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複蘇正在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的普遍共識,截至2020年11月,全球超過30個(ge) 國家和地區明確了碳中和時間表,合計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的一半。而達成這一目標的主要舉(ju) 措就是發展新能源、綠氫產(chan) 業(ye) 和綠色建築。同時削減傳(chuan) 統化石燃料的使用,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傳(chuan) 統能源裝機容量從(cong) 2019年的64吉瓦降至60吉瓦。俄羅斯、亞(ya) 美尼亞(ya) 、阿塞拜疆、格魯吉亞(ya) 、土耳其等國首次見證了以碳氫化合物為(wei) 基礎的發電設施的退役。受此影響,盡管短期內(nei) 化石能源作為(wei) 主導能源的地位不會(hui) 改變,未來能源結構或將會(hui) 發生顯著變化。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將不斷下降,同時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斷上升。由於(yu) 新技術的發展,天然氣的開發成本越來越低,且作為(wei) 一種清潔、低碳的燃料,將與(yu) 石油展開正麵競爭(zheng)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由於(yu) 減少空氣汙染舉(ju) 措的推動,到2030年天然氣或將取代煤炭,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石油的全球第二大能源,到204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比現在增長45%。

 

從(cong) 整體(ti) 能源供應結構看,受碳排放政策日趨嚴(yan) 格和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的影響,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持續上升,能源供應持續向更為(wei) 高效、清潔的多元化方向發展。而傳(chuan) 統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步降低,無疑將對石油需求與(yu) 價(jia) 格帶來衝(chong) 擊,這也是OPEC+未來將麵臨(lin) 的長期挑戰。

 

信息來源: 國際石油網  www.oil.in-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