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2023 第十屆中國betway西盟体育已圓滿結束,2024年觀眾(zhong) 預登記敬請期待!
LNG(LiquefiedNaturalGas,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認是地球上最幹淨的化石能源。從(cong) 全球角度來看,2019年全球天然氣總產(chan) 量達到39893億(yi) 立方米,總消費量達到39292億(yi) 立方米。美國與(yu) 俄羅斯是主要產(chan) 氣國和消費國。全球天然氣的貿易量保持增長趨勢,且從(cong) 2015年開始增長趨勢加快。從(cong) 中國角度來看,中國上遊勘探開發突飛猛進,天然氣產(chan) 量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後期預計在“增儲(chu) 上產(chan) ”的國家政策指導下仍將穩步提升。整體(ti) 來看,天然氣在全球的供應和需求均在持續增長,在“碳中和”以及加快使用清潔能源的趨勢下,未來市場規模增長可期。
LNG產(chan) 業(ye) 鏈的上、中、下遊情況
液化天然氣(LiquefiedNaturalGas,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認是地球上最幹淨的化石能源。LNG無色、無味、無毒且無腐蝕性,體(ti) 積約為(wei) 同量氣態天然氣體(ti) 積的1/625,質量僅(jin) 為(wei) 同體(ti) 積水的45%左右,製造過程是先將氣田生產(chan) 的天然氣淨化處理,經一連串超低溫液化後,利用LNG船運送。LNG燃燒後對空氣汙染非常小,而且放出的熱量大,所以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能源。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LNG產(chan) 量和貿易量迅速增加,2019年LNG國際貿易量增量達540億(yi) 立方米,增長12.7%,最大出口國是美國,出口1900億(yi) 立方米;最大進口方是歐洲,增加了490億(yi) 立方米,增長68%。
LNG產(chan) 業(ye) 鏈可分為(wei) 上、中、下遊
產(chan) 業(ye) 鏈上遊
上遊主要包括勘探、開發、淨化、分離、液化等幾個(ge) 環節。其中,液化是LNG產(chan) 業(ye) 鏈上遊中的關(guan) 鍵環節。液化的主要作用是持續不斷地把原料氣液化成為(wei) LNG產(chan) 品,主要步驟首先是預處理,即從(cong) 原料氣中脫除氣田生產(chan) 環節沒有去掉的雜質,如水、二氧化碳、硫、硫醇等;其次是去除NGL(天然氣凝液),即脫除天然氣中的NGL以達到液化需要處理的LNG規格和技術要求;最後是液化,即用深冷製冷劑將原料氣冷卻並冷凝到-162,使其成為(wei) 液態產(chan) 品。
產(chan) 業(ye) 鏈中遊
中遊主要包括LNG的儲(chu) 存和裝載、運輸,接收站(包括儲(chu) 罐和再氣化設施)和供氣主幹管網的建設等環節,其中,儲(chu) 存是指LNG液體(ti) 產(chan) 品被儲(chu) 存在達到或接近大氣壓的保溫儲(chu) 罐中,最常見的儲(chu) 罐類型有單容儲(chu) 罐、雙容儲(chu) 罐、全容儲(chu) 罐等。LNG儲(chu) 罐是終端站中的關(guan) 鍵設備,其絕熱性及密封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到LNG的蒸發和泄漏速度,即LNG的損耗速度和使用率。儲(chu) 罐的性能參數主要有真空度、漏率、靜態蒸發率。運輸是指通過汽車槽車或LNG運輸船,將LNG運送到終端站。接收站是連接LNG最終市場用戶的關(guan) 鍵環節。在接收站,LNG產(chan) 品通過碼頭從(cong) 運輸船上卸下、儲(chu) 存,然後再氣化後變成普通管道氣輸送給發電廠或通過當地分銷網絡作為(wei) 燃料氣輸送到最終用戶。
產(chan) 業(ye) 鏈下遊
下遊環節即最終市場用戶,包括聯合循環電站、城市燃氣公司、工業(ye) 爐用戶、工業(ye) 園區和建築物冷熱電多聯供的分布式能源站,還有將天然氣作為(wei) 汽車燃料的加氣站用戶、作為(wei) 化工原料的用戶,以及進一步向下延伸的LNG衛星站、加氣站、LNG加注站及冷能利用等與(yu) LNG相關(guan) 的所有產(chan) 業(ye) 。
全球LNG生產(chan) 、消費以及貿易情況
生產(chan)
從(cong) 天然氣總產(chan) 量來看,1970年至今全球天然氣產(chan) 量穩步增長。BP數據顯示,1970年全球天然氣總產(chan) 量為(wei) 9761億(yi) 立方米,至2019年總產(chan) 量達到39893億(yi) 立方米,整體(ti) 呈上升趨勢。從(cong) 天然氣產(chan) 量增長率來看,近50年均在10%以內(nei) 波動,且波動幅度較大,絕大部分年份屬於(yu) 正增長,其中隻有1997年、2009年出現負增長,並在2009—2010年間波動幅度達到最大,近5年的增長率則維持在3%左右。
在全球天然氣主要生產(chan) 國方麵,美國與(yu) 俄羅斯自1985年以來就是天然氣的主要生產(chan) 大國,隨後加拿大、伊朗、中國、卡塔爾等國的天然氣產(chan) 量也開始快速增長。2019年美國的天然氣產(chan) 量占全球總產(chan) 量的23.08%,俄羅斯占17.02%,伊朗占6.12%,中國、加拿大、卡塔爾、挪威各占4%左右。
消費
從(cong) 天然氣消費量來看,1965年至今,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總體(ti) 穩步增長,其中2009年的消費量相較2008年有明顯的下降。BP數據顯示,1965年全球天然氣總消費量為(wei) 6304億(yi) 立方米,至2019年總消費量達到39292億(yi) 立方米,整體(ti) 呈上升趨勢。從(cong) 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率來看,近50年均在10%以內(nei) 波動,且波動幅度較大,絕大部分年份屬於(yu) 正增長,其中隻有1997年、2009年出現負增長,並在2009—2010年波動幅度達到最大,近5年的增長率則維持在3%左右,與(yu) 天然氣產(chan) 量增長率的趨勢情況保持一致。
在全球天然氣主要消費國中,與(yu) 生產(chan) 方麵一樣,美國與(yu) 俄羅斯自1985年開始便是天然氣的消費大國,中國、加拿大、伊朗、日本與(yu) 沙特阿拉伯緊隨其後,尤其是中國後來居上,近10年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截至2019年,美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21.54%,俄羅斯占11.31%,中國占7.82%,伊朗占5.69%,加拿大、沙特阿拉伯、日本各占3%左右。分地區來看,北美洲的天然氣消費在全球占比最大,亞(ya) 太和中東(dong) 地區的占比增長最快。
貿易
全球天然氣的貿易量保持增長趨勢,且從(cong) 2015年開始增長趨勢加快,2000年全球天然氣的進口貿易量為(wei) 1405億(yi) 立方米,到2015年上升至3371億(yi) 立方米,2015年後其他主要進口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相對穩定或有所下降,故全球天然氣在2015年後驟增主要是由於(yu) 中國的需求量增大,而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增加主要受本國“煤改氣”政策的影響,同時可以看到2019年日本與(yu) 中國(包括中國台灣)的天然氣進口在全球進口中占比接近50%,對全球天然氣貿易有明顯的影響。
2019年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國中,日本的進口量在全球進口量中占比21.75%,是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其次是中國大陸(不包含中國台灣)占17.48%,韓國和印度各占11.46%和6.78%。其中,日本和中國的天然氣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ya) 、馬來西亞(ya) 和卡塔爾三國。韓國和印度的最大進口方均為(wei) 卡塔爾,且印度對卡塔爾天然氣的進口依賴達40.12%。
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有美國、澳大利亞(ya) 、馬來西亞(ya) 、卡塔爾、尼日利亞(ya) 等,其他國家出口量少且相對比較分散。從(cong) 2016年開始至2019年,各個(ge) 主要出口國的天然氣出口量都明顯增加,其中澳大利亞(ya) 與(yu) 馬來西亞(ya) 的增長速度最快。2019年全球天然氣出口國中,卡塔爾占比22.08%,澳大利亞(ya) 占比21.58%,美國占比9.79%,三國總占比超過50%,隨後是馬來西亞(ya) 、尼日利亞(ya) 與(yu) 其他國家。
在2019年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中,出口量最大的卡塔爾天然氣主要流向韓國、印度、日本、中國和英國,且出口量較為(wei) 平均。美國則主要出口韓國、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和法國,對韓國的出口量最大,達15.16%。澳大利亞(ya) 與(yu) 馬來西亞(ya) 的出口流向大致相同,主要出口日本、中國和韓國。
中國LNG生產(chan) 、消費以及貿易情況
生產(chan)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天然氣上遊勘探開發突飛猛進,天然氣產(chan) 量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這跟“增儲(chu) 上產(chan) ”的國家政策息息相關(guan) 。2019年,國家能源局製定了針對油氣行業(ye) 增儲(chu) 上產(chan) 的“七年行動計劃”,同時於(yu) 5月召開了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hui) ,會(hui) 上強調“石油企業(ye) 要落實增儲(chu) 上產(chan) 主體(ti) 責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年七年行動方案工作要求”。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油氣勘探開發行業(ye) 提出“七年行動計劃”。為(wei) 響應號召,“三桶油”製定了相關(guan) 發展方案,增加在增儲(chu) 上產(chan) 方麵的開支,因此2019年中國天然氣增產(chan) 效果明顯。
2019年,中國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1737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9.5%,較上年同期加快2個(ge) 百分點,為(wei) 2015年以來產(chan) 量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陝西、新疆、四川、廣東(dong) 等地的產(chan) 量較大,分屬於(yu) 中國西北部、西南部與(yu) 南部,陝西的天然氣產(chan) 量在全國占比29.7%,四川占比25.48%,新疆占比20.87%,廣東(dong) 占比7.41%。陝西、新疆與(yu) 四川這三個(ge) 省(區)的LNG產(chan) 量占全國總產(chan) 量超過80%,而且占比在繼續擴大過程中。
消費
2019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3039億(yi) 立方米,其中城市用氣板塊消費比重位列第一,達37.2%;其次是工業(ye) 用氣和天然氣發電用氣,占比分別為(wei) 34.9%和17.8%;而化工用氣比重最低,為(wei) 10.1%。
2016年至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結構中,工業(ye) 用氣板塊比重先減少後增加。城市用氣板塊比重增加明顯,由2016年的18%上升到2019年的37.2%,主要受“煤改氣”的影響,居民取暖需求增加,因此城市用氣消費量明顯增加。發電用氣的比重先增加後減少,據金聯創分析,2019年上半年淡季氣價(jia) 上漲,導致氣電經濟性欠佳,發電量不及預期,而三季度進行了氣電成本疏導,發電量有明顯提升,但由於(yu) 冬季發電用氣價(jia) 格上浮比例高於(yu) 2018年,因此天然氣發電用氣量低於(yu) 2018年。化工用氣較2017年起伏波動不大,在整個(ge) 天然氣消費結構中占比較低,主要因為(wei) 化工對能源的消費量巨大,故對價(jia) 格較為(wei) 敏感,而天然氣的綜合性價(jia) 比不如其他原料,故化工企業(ye) 新增用氣需求有限。
貿易
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經濟較為(wei) 發達的地區。從(cong) 部分地區2017年的天然氣消費量情況來看,廣東(dong) 、北京、山東(dong) 、上海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wei) 7.1%、6.7%、5.0%、3.0%,處於(yu) 較高水平,但這些地區內(nei) 幾乎沒有氣田供應,天然氣行業(ye) 存在嚴(yan) 重的地域錯配問題,因此加大天然氣中遊運輸能力的建設力度,解決(jue) 地域錯配問題也成了提升下遊消費量的必經之路。
據資料分析,從(cong) 中國天然氣管道目前的建設進度來看,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長輸天然氣管道總裏程近7.6萬(wan) 千米,幹線管網總輸氣能力超過3100億(yi) 立方米。中國以西氣東(dong) 輸係統、川氣東(dong) 送係統、陝京係統為(wei) 主要幹線的基幹管網基本成形,聯絡天然氣管網包括忠武線、中貴線、蘭(lan) 銀線等陸續開通,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性天然氣管網逐步完善,中亞(ya) A、B、C線和中緬線已經建成投產(chan) ,中亞(ya) D線和中俄東(dong) 線正在建設,中國已基本形成“西氣東(dong) 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外供”的供氣格局。
中國有四條主要油氣能源進口通道,並與(yu) 中國自有的氣區相結合形成天然氣運輸線路。
第一條東(dong) 北油氣能源進口通道,自漠河入境,經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線止於(yu) 黑龍江大慶站,通過哈沈線到達沈陽,又經大沈線、秦沈線分別到達大連和秦皇島。至此,東(dong) 北地區主要使用來自中亞(ya) 和長慶氣區的天然氣。
第二條西北油氣能源進口通道主要得益於(yu) 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ya) 國家豐(feng) 富的天然氣資源。通道與(yu) 塔裏木氣區、青海氣區結合,經西氣東(dong) 輸二線、西氣東(dong) 輸三線直達廣東(dong) 與(yu) 福建,其中西氣東(dong) 輸三線在中衛形成分支,並經陝京一、二、三線向北京及華北地區供氣,經西氣東(dong) 輸一線直達上海、杭州。
第三條西南油氣能源進口通道,包括中緬原油管道和中緬天然氣管道,自雲(yun) 南瑞麗(li) 入境,到達雲(yun) 南昆明,其中中緬天然氣還途經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貴州,最終到達廣西南寧。
第四條海上油氣能源進口通道,主要是通過東(dong) 部沿海地區的LNG接收站進口天然氣,包括經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運往中國的原油和LNG海運通道。除“三桶油”與(yu) 澳大利亞(ya) 、卡塔爾、馬來西亞(ya) 、印度等國家簽訂了長協確保執行外,近年來中國貿易商在LNG現貨市場的采購也比較積極。
從(cong) 國際貿易上看,中國的LNG處於(yu) 淨進口狀態,出口量較少。中國LNG進口呈持續增長狀態。2015年受國家“煤改氣”政策影響進口量驟增,國內(nei) 供應的不足主要靠進口量來彌補。2020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為(wei) 915.4億(yi) 立方米,主要進口國為(wei) 澳大利亞(ya) 、卡塔爾、馬來西亞(ya) 、俄羅斯等。
信息來源:國際燃氣網 www.gas.in-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