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hui) 開展倒計時

國際能源署:亞洲將引領天然氣需求的複蘇

據6月11日Petroleum Economist報道,與(yu) 煤炭和石油相比,天然氣對疫情的影響將更具彈性,但並不是說能避免受影響,國際能源署預測,2020年天然氣需求將出現有史以來最大降幅。

根據國際能源署今天發布的五年天然氣市場預測顯示,由於(yu) 2019疫情影響和冬季異常溫和氣候,202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預計將下降4%,即1500億(yi) 美元。四分之三的削減將發生在歐洲、北美、亞(ya) 洲和歐亞(ya) 大陸等成熟市場。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的說法,在中國和印度的政策推動下,需求預計將在2021年和2022年出現反彈,但不會(hui) 恢複到以往的水平。該機構預計,與(yu) 大流行前的相比,到2025年,需求將減少750億(yi) 立方米/年。

 

根據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6%。3月和4月工業(ye) 活動的逐步重啟對天然氣消費的影響有限,因為(wei) 世界其它地區的封鎖大幅降低了對出口商品的需求。

 

歐洲是受影響最嚴(yan) 重的地區,到目前為(wei) 止,同比下降了7%,主要原因是幾個(ge) 國家的限製措施,因為(wei) 其發電部門占總需求降幅的一半。

 

短期來看,由於(yu) 需求減少,供應難以找到市場,主要現貨價(jia) 格指數跌至曆史低點,而油價(jia) 暴跌打擊了長期與(yu) 石油掛鉤供應合同的收入——盡管最近幾周油價(jia) 出現了部分回升。國際能源署表示,隨著現貨指數繼續走向新低,一些供應商正麵臨(lin) 虧(kui) 損。

 

中短期來看,北美、非洲和俄羅斯在的項目在過去幾年陸續上線,項目數量不斷攀升,需求低於(yu) 預期的情況將更加嚴(yan) 重。僅(jin) 在2019年就新增了960億(yi) 立方米的額定產(chan) 能。報告稱,這種供需錯位給確保生產(chan) 來源多樣化和全球供應安全的未來投資帶來挑戰。

 

但並非所有天然氣需求的不確定性都是負麵的。低油價(jia) 繼續推動發電行業(ye) 改用燃料,從(cong) 煤炭轉向天然氣是去年推動能源消費增長的最大因素,每年增加了逾550億(yi) 立方米。在美國,燃氣發電再創新高,占總發電量的38%,而燃煤發電則大幅下降,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2020年。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印度的天然氣消耗量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了約10%,但在3月25日實行全國封鎖後急劇下降。初步數據顯示,四月份的消費量同比下降了25%。小型工業(ye) 和用於(yu) 運輸的壓縮天然氣分銷是受衝(chong) 擊最嚴(yan) 重的部門,而燃氣發電增長了14%——盡管電力需求下降了24%,因為(wei) 更便宜的進口天然氣滿足了高峰需求。

 

5月份逐步取消限製使印度的化工廠和下遊工業(ye) 得以重新開工,這應該會(hui) 導致天然氣消費的反彈。而且,如果全球天然氣價(jia) 格長期保持低位,對價(jia) 格敏感的亞(ya) 洲市場在增加天然氣使用量方麵可能處於(yu) 特別有利的地位。

 

信息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www.chinapipe.net

關注官微

及時了解展會(hui) 動態

GMTN微信公眾號

更多資訊請掃碼關(guan)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