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管材展
電子期刊
距離展會(hui) 開展倒計時

鋼管行業如何謀劃“互聯網+”

  按照“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和“互聯網+”的行動計劃,中國鋼管業(ye) “十三五”規劃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要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將優(you) 先把推進鋼管製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擺在轉型升級的首位,穩定產(chan) 品質量,著力產(chan) 品創新、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為(wei) 實現強國夢而不懈努力。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同時提出,國家要製訂“互聯網+”行動計劃。據悉,即將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將優(you) 先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以適應全球產(chan) 業(ye) 變革。事實上,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和社會(hui) 發展形成曆史性交匯,而“互聯網+”則是中國經濟的新動力。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ge) 傳(chuan) 統行業(ye) ,但並不是將兩(liang) 者簡單的相加,而是一種化學反應,即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和傳(chuan) 統行業(ye) 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新的技術升級,新的商業(ye) 模式。近年來,中國經濟在減速,而“互聯網+”則是再次創造增量價(jia) 值。從(cong) 經濟學角度看,全要素生產(chan) 率是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在內(nei) 的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其來源包括效率改善,技術進步,規模效應。從(cong) 微觀層麵看,企業(ye) 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管理和組織創新改善等方式,都能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從(cong) 宏觀層麵看,就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生產(chan) 要素自由流動。

  鋼鐵行業(ye) 是中國製造的一個(ge) 重要組成部分,而鋼管行業(ye) 是鋼鐵行業(ye) 的子行業(ye) 。因此,鋼管行業(ye) 應當按照《中國製造2025》規劃和“互聯網+”行動計劃,來謀劃中國鋼管業(ye) “十三五規劃”。

  用“互聯網+”優(you) 化鋼管行業(ye) 流程

  時下,由於(yu) 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的出現,單一的企業(ye) 經濟體(ti) 競爭(zheng) 變成了平台經濟體(ti) 的競爭(zheng) 。即在工業(ye) 互聯網下,利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構成一個(ge) 總體(ti) 網絡製造技術經濟服務平台,把鋼管企業(ye) 、原料供應商、用戶、金融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科研設計機構、貿易機構、物流配送機構等,全部放到一個(ge) 大平台上,大家共同經營,共同盈利,共享成果。並且實現供需信息在平台上互聯互通,通過電子商務信息,實現原料直接采購,產(chan) 品直接銷售到用戶,省掉了龐大的中間貿易商。另外,由於(yu) 平台大數據的支撐,產(chan) 品規格和技術研發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提前進行,鋼管企業(ye) 的生產(chan) 線也達到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能夠及時生產(chan) 出合格的產(chan) 品。同時,金融服務機構的介入,可以為(wei) 平台上的企業(ye) 提供資金的快速支撐,實現產(chan) 融結合。

  所以,“互聯網+鋼管”的模式將改變整個(ge) 鋼管的經濟業(ye) 態,乃至改變整個(ge) 流程製造業(ye) ,即從(cong) 製造達到智造,真正轉型升級,進入國際一流。有專(zhuan) 家指出“中國製造2025”是一個(ge) 目標,即中國在2025年要進入全世界製造業(ye) 強國的第二方陣。

  工業(ye) 信息化部原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毅中指出:推進製造業(ye) 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柔性化,提升了生產(chan) 工具的效率效能,還要推進“機器換人,人控機器”提升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勞動者素質。對此,企業(ye) 要重視生產(chan) 、經營的經驗數據積累,建立互聯網平台的數據庫。但這要有一個(ge) 漫長的過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金屬學會(hui) 理事長幹勇指出:“利用這種大數據的平台來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這就是信息技術和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的真正體(ti) 現,符合新型工業(ye) 化的發展之路。”

  目前,寶鋼已在謀劃“工業(ye) 4.0”,鋼結構業(ye) 和機械製造業(ye) 等也在布局“互聯網+”,涉及鋼鐵的電子商務平台已有200多家,但這些都隻不過是在此基礎上要將“互聯網+”擴展到整個(ge) 鋼管製造和銷售流程中。

  當我們(men) 在謀劃“工業(ye) 4.0”的時候,實際上鋼管企業(ye) 中相當一部分還需補上“工業(ye) 3.0”的課,就是要完善和增設以PLC(可編程邏輯控製器)為(wei) 代表的電子和信息技術,提升生產(chan) 線自動化水平。我國鋼管質量不夠穩定的主要原因還在於(yu) 質量信息化控製普遍缺失。以分析國產(chan) 和進口的X80級ф1219mm×22.0mm直縫埋弧焊管力學性能為(wei) 例,國產(chan) 焊管的拉伸性能、管體(ti) 和焊縫區衝(chong) 擊韌性平均值與(yu) 進口管相當,甚至超過進口管;但國產(chan) 管的強度和衝(chong) 擊韌性數據分散,顯示出國產(chan) 焊管產(chan) 品質量穩定性或質量控製措施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個(ge) 差距就是質量信息化控製的程度普遍缺失。螺旋埋弧焊管和高頻直縫焊管產(chan) 品都存在類似問題。我國隻有寶鋼等少數企業(ye) 實現了高度的焊管質量信息化控製,多數企業(ye) 還停留在手工記錄和傳(chuan) 遞的階段,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無縫鋼管由於(yu) 有二次加熱的工序,使無縫鋼管實施連鑄連軋工序存在局限。因此,如何實施鑄坯熱裝和控製軋製,是生產(chan) 工藝流程設置優(you) 化的主要課題。另外,對無縫鋼管進行控製冷卻(在定徑機後新增冷水係統),實行“熱軋—冷卻—熱處理”一體(ti) 化組織性能控製技術,都需要通過信息化自動控製來實現。

  現代焊管企業(ye) 質量管理和控製的核心是生產(chan) 控製和信息係統,即其製管工藝流程係統控製和工藝與(yu) 質量參數自動檢測係統相連接,從(cong) 原材料到成品鋼管的生產(chan) 全過程和各個(ge) 中間階段實施不間斷的監控,記錄所有的質量數據和客戶的要求,為(wei) 鋼管生產(chan) 提供持續的質量保證。焊接過程通過多通道記錄儀(yi) 對焊接參數進行了不間斷監控;如焊接參數(電流、電壓)發生異常,就對該參數突變位置進行標識,同時對下道工序(X射線檢查)給出管號及缺陷部位信息,使X射線及超聲波儀(yi) 能夠準確定位探傷(shang) ,同時提前告知焊工進行檢查。這樣,不僅(jin) 消除了該缺陷,而且在下一根鋼管焊接之前進行必要的檢查和調整,以防止類似事故再發生。歐洲鋼管公司采用激光實時監控鋼管的直線度和橢圓度,實現嚴(yan) 格的管徑和壁厚尺寸公差以及等級的要求。歐洲先進的螺旋焊管預精焊機組,實現了鋼管的自動傳(chuan) 送,自動起、停弧和焊接,自動記錄焊接參數和信息等,產(chan) 線操作人員極少,3套精焊機組隻有2個(ge) 人值守。

  我國多數企業(ye) 的焊管機組的控製水平落後於(yu) 世界先進水平。因此,鋼管質量不穩定的原因,要從(cong) 製造工藝流程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較低的環節中去找。

  “十三五”對鋼管企業(ye) 的新要求

  “十三五規劃”與(yu) “十二五規劃”所處的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有很大的不同。“十三五”期間,鋼管企業(ye) 不僅(jin) 僅(jin) 在產(chan) 品上要創新,而且在生產(chan) 流程以及企業(ye) 全流程上都要按照智能化來改造升級,這也是為(wei) 了使產(chan) 品更能適應用戶需求,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因此,在發展理念、商業(ye) 模式、工藝技術、企業(ye) 管理等方麵,都有了新的變化。

  據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的主要內(nei) 容有5個(ge) 方麵:創新驅動、質量為(wei) 先、綠色發展、結構優(you) 化、人才為(wei) 本。該方針以促進製造業(ye) 創新發展為(wei) 主題,以提質增效為(wei) 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強化工業(ye) 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促成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從(cong) 工業(ye) 大國向工業(ye) 強國的曆史跨越。

  2011年第4季度以來,我國鋼鐵業(ye) 經營持續困難,2014年全行業(ye) 銷售利潤率隻有0.85%,處於(yu) 主要工業(ye) 行業(ye) 末遊水平。2015年一季度全方位總體(ti) 虧(kui) 損。鋼鐵行業(ye) PMI指數已連續10個(ge) 月處於(yu) 榮枯線以下,行業(ye) 景氣度低迷的局麵仍然在延續。不僅(jin) 如此,鋼鐵行業(ye) 還麵臨(lin) 資金斷鏈的風險,近幾年重點大中型鋼企在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均接近70%的水平,財務費用居高不下,是企業(ye) 實現利潤的3倍多。

  有專(zhuan) 家預測,2015年以後GDP增長7%未必就是最低值,今年與(yu) 明年也許是增速的觸底期。因此,在“十三五規劃”中,鋼管行業(ye) 多數企業(ye) 可能在前2年重點安排如何確保生存問題,建立更加高效低耗的生產(chan) 工序。後3年從(cong) 采購、製造、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建立智能化的初級階段產(chan) 品管理。從(cong) 產(chan) 品角度說,前兩(liang) 年的重點“提質”,同時,也要開發一些普適性產(chan) 品。後三年的重點是“增效”,即投資開發新品種、新產(chan) 品的項目,較大幅度提高產(chan) 品的附加值。

  鋼管行業(ye) “十三五”規劃重在智能製造

  “中國製造2025”注重與(yu) “互聯網+”行動計劃匹配,將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yu) 現代製造業(ye) 結合。因此,“十三五”將是智能製造取得快速發展的階段。

  對鋼管企業(ye) 來說,生產(chan) 線的智能化是基礎,目前,鋼鐵企業(ye) ERP(資源計劃)和MES(製造執行係統)等兩(liang) 化融合技術已經得到較大規模應用,並開始由單項應用向集成整合邁進。如前所說:“機器換人”“人控機器”已顯出端倪。美的集團計劃2015年裁員6000人,用機器人上崗;富士康公司2011年宣布一項為(wei) 期5年的裁員計劃,用100萬(wan) 台機器人取代部分工人。寶鋼冷軋廠某塗鍍生產(chan) 線使用機器人在做撈高溫渣的工作,寶鋼UOE焊管機組焊接引弧板工序已經使用機器人;沙鋼早就計劃用3~5年時間努力對1000個(ge) ~1500個(ge) 崗位用工業(ye) 機器人進行替代,不但可以提升勞動生產(chan) 率,而且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在電子商務方麵,鋼鐵電商是鋼鐵流通業(ye) 變革的必然趨勢。如今,鋼企、鋼貿商、物流商等紛紛涉足鋼鐵電商領域,全國已有200家鋼鐵電商企業(ye) ,占全國大宗商品電子商務企業(ye) 總量的25%左右。在線營銷可以在不影響線下營銷的情況下擴大銷售渠道,並且直接麵對終端客戶,通過銷售渠道扁平化,將過去傳(chuan) 統業(ye) 務中居於(yu) 中間商的利潤收歸鋼企,提高了鋼企的利潤率。

  在環保與(yu) 節能方麵,鋼管企業(ye) 要嚴(yan) 格按照環保新標準進行改造。對於(yu) 自有煉鐵、煉鋼工序的無縫鋼管企業(ye) ,要進行除塵器提標改造,燒結煙氣綜合治理改造、轉爐煤氣淨化係統改造、粉塵無組織控製改造、燒結(球團)脫硫改造、球團輸送改造(用鋼管輸送)、廢酸廢水治理提標改造等。

  節能指標也是硬性約束,鋼管企業(ye) 要嚴(yan) 格執行《鋼鐵企業(ye) 節能設計規範》的各項規定,完成能耗指標。2014年重點鋼鐵企業(ye) 軋鋼工序能耗為(wei) 59.22千克標準煤/噸,比上年下降0.14千克標準煤/噸,2014年熱軋無縫鋼管能耗為(wei) 103.49千克標準煤/噸,比上年降低2.94千克標準煤/噸,取得很大進步。

  在產(chan) 品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麵,2015年3月23日國務院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指導意見,要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的導向作用。企業(ye) 智能製造的成果就是產(chan) 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體(ti) 現在企業(ye) 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低成本製造和提質增效上,要達到“十三五”末全行業(ye) 人均產(chan) 鋼1000噸的水平。為(wei) 此,適應市場競爭(zheng) ,要果斷地拋棄沒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延伸產(chan) 業(ye) 鏈,推動產(chan) 品由中端向末端發展,提升價(jia) 值鏈。“十三五”期間,各主要下遊用鋼管企業(ye) 必然會(hui) 對鋼管產(chan) 品提出新要求,鋼管企業(ye) 要密切關(guan) 注下遊用鋼管的規劃,先期介入,及早應對。因為(wei) 開發新產(chan) 品與(yu) 新技術路線的開創密切相關(guan) 。值得注意的是,開發產(chan) 品不僅(jin) 要瞄準高端產(chan) 品,更要關(guan) 注普適產(chan) 品。

  在企業(ye) 聯合重組方麵,鋼企兼並重組是化解產(chan) 能過剩矛盾的有力抓手,也是企業(ye) 做大做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zheng) 力的有效措施,有利於(yu) 形成由優(you) 強企業(ye) 主導的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推動企業(ye) 重組,目前完全依靠市場還難以做到,需要政府創造條件去做。而在實質性重組後,就要以資產(chan) 為(wei) 紐帶,形成利益、責任、命運共同體(ti) ,企業(ye) 就應真正以市場為(wei) 主體(ti) ,發揮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使企業(ye) 合理的利益訴求、與(yu) 地方發展經濟的願望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再提企業(ye) 兼並重組,與(yu) “十二五”不同之處在於(yu) ,過去強調做大,而現在重點是做強。中國鐵道係統“南車”與(yu) “北車”前不久重組,也是由政府指導的。過去,中石油寶雞石油鋼管有限公司與(yu) 渤海石油裝備有限公司形成兩(liang) 大石油鋼管企業(ye) ,也是由中石油總公司指導合並的。不過,企業(ye) 聯合重組有一些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如債(zhai) 權債(zhai) 務清理,過剩資產(chan) 化解,富裕人員安置等。

  中國鋼管行業(ye) “十三五”期間任務艱巨,不僅(jin) 要解決(jue) “現在已有的需求”與(yu) “現在尚沒有的技術”之間的矛盾,積極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而且也要解決(jue) “現在尚沒有的需求”與(yu) “現在已有技術”的矛盾,通過發掘和利用已有產(chan) 品和服務的新特性,開拓新的市場和領域,創造新的生活需求。在全要素生產(chan) 率中,人是最活躍的因素,機器靠人去開動,工具靠人去把握,自動化靠人去操縱,互聯網靠人去設計,企業(ye) 的活力在於(yu) 職工的創業(ye) 和創新。然而,創業(ye) 和創新是一個(ge) 艱苦的過程,充滿了困難和挑戰,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需要我們(men) 堅定信心,鼓足勇氣,百折不撓,通過這一輪戰略規劃和戰略調整,實現我們(men) 的鋼管強國夢。

  來源:生意社